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

學校日校長與家長分享的文章

文章:「孩子的舞台在哪裡~~最後一名的孩子在忙什麼」


作者:民權國小校長  劉益麟

    大家都要成績第一名,大家都想要自己孩子第一名,但學科成績第一名只有一個,如果不比成績,改比演說、比打獵、比抓魚、比禮貌、比善良的結果就會不一樣。大家對第一名的想像與期待,可否明白孩子的大未來,所具備競爭力其內涵之相關能力絕非在考試分數1分、2分的錙銖必較,或班排、校排第幾名,應在「國際視野與關懷」、「公民參與與行動」、「問題探索與解決」、「閱讀及藝術素養」等領域展現均衡(平衡)表現,如果以上所述是成立的,由競爭型轉為合作學習型態是趨勢,是教育要努力的,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。

    第一名想當然爾,集大家關愛的眼神及享有許多教育資源,社會要正義,教育也要正義,不同階層所擁有資源、資本的差異,連動影響學生學習的起始條件是不同的,教育要關照的面向是提升、支援與支持,「提升」整體學力,「支援」學習落後,「支持」學習多元。在支援學習面向,「扶弱」要思考的是,機會上、資源上取得的差異予以調整或於多元表現的舞臺上,提供更多機會,我們會看見每個孩子的優勢,予以協助後可以看見孩子的亮點,看見孩子充滿自信的、發亮的眼。

    教育的目的是協助孩子更有自信、永不放棄,得多少分數和有沒有學會是兩件事,教學進度完成、考試完成,並不表示教學或學習已完成。協助後段的孩子走進校門的那一刻,是擁抱希望,有夢相隨,為自我實現而努力。重視名次、成績的結果,如少了人文素養、社會關懷及對公民議題及行動的參與,社會不會更美好。


    當我們願意換一個視點或角度,來為學科成就表現後段的孩子,找回建立自我認同及重建自信時,我們的心會更大更寬。善待珍視每一位學生,不因名次排序,不因分數高低,協助孩子每天帶著夢想希望,踩著更有自信的腳步進入校園的那一刻起,教育可以做得更偉大。期勉從事教育工作吾等夥伴,教育可以更溫暖,為孩子的學習增添更多喝采的掌聲,為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,讓天賦自由揮灑,這是教育的初衷,也是使命,以此共勉之!